让大学生村官能真正融入农村

发布时间:2017-10-31 编辑:文帼

  大学生村官下到乡镇和村里后,往往处在尴尬境地,乡镇干部、村干部和村民往往把其当作陌生的 “过客”。因此,很多大学生村官无法发挥其真正优势和作用。所以,要让大学生村官迅速进入角色、投入工作。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让大学生村官,以下是详细介绍!

  让大学生村官能真正融入农村

  自2008年《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实施以来,大学生村官工作已历时8年,但在大学生村官的选聘、使用和流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这项工作最大的问题,对组织部门和基层村镇来说,是留不住大学生村官;而对大学生村官来说,服务期间的低收入水平和服务期满后的前程不明,使他们在服务期间背负了较大的压力,且必须同时为多种可能的出路做好准备,分散工作精力,涣散了心志。

  因此,要使该项工作能够持续、进一步发挥作用,就必须统一认识、落实政策、因材任用,多渠道、多平台构建完善的培养和发展途径,使大学生村官工作真正做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一要统一认识,正确定位。大学生村官下到乡镇和村里后,往往处在尴尬境地,乡镇干部、村干部和村民往往把其当作陌生的 “过客”。因此,很多大学生村官无法发挥其真正优势和作用。所以,要让大学生村官迅速进入角色、投入工作,市、县委组织部要起好桥梁作用,要向相关人员明确政策、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大学生村官的身份,为其作用的发挥创造机会与平台。

  二要加强培训,以老带新,同伴互助。大学生村官进入农村工作后,普遍存在经验不足、专业不对口、信心缺乏等问题,短期内无法融入农村、开展工作。这就需要为大学生村官多提供各类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建立大学生村官帮教制度,为每一个大学生村官指定一名经验丰富的乡镇干部或村干部作为联系人。同时,构建大学生村官间的交流互动平台,引导他们互相学习借鉴,通过互助、联合等形式形成合力,激励大学生村官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三要科学管理,权责明确。由于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各岗位职责交叉,很多大学生村官对自身职责不明确,缺乏事业规划。同时,由于责任不明确,也使部分大学生村官对村务消极应付。因此,各地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制度,做到既有章可循,又不至于管理僵化。要建立合理的考核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的主观能动性。

  四要分类培养,畅通出路。对于大学生村官期满后的出路问题,中组部已有五条明确的发展渠道,即考录公务员、自主择业、继续留任村干部、自主创业以及继续学习深造。但由于各地条件不平衡、政策差异大,部分地区不能满足大学生村官发展的需要,造成他们的出路不畅、前途不明,亟需各地充分理解大学生村官发展的需求,完善出路机制,解决后顾之忧,引导大学生村官以发展目标为导向,做好村级工作,使个人发展与村级事业有机统一。

  【拓展阅读】

  大学生村官“下村”说难也不难

  农村发展得好不好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前提。大学生村官,尽管位置不起眼,但他们的到来,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为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不过,从近些年大学生到村任职的情况看,身在“村官”位置心在“曹营”的大学生村官恐怕不在少数。在不少人看来,大学生村官“下村”难,俨然成为当前大学生村官工程持续推进的“拦路虎”。

  事实上,大学生村官“下村”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说不难,每年报考大学生村官的人员络绎不绝就是明证。说难,说到底还是大学生村官难以真正“下得去”。笔者认为,要大学生村官真正“下得去”,除了重视之外,更需理性看待,从中寻求解决之道。

  首先,亟需澄清对大学生择业“村官”的模糊认识。鼓励大学生择业“村官”是国家立意高远作出的一项战略布局。但是,对大学生村官给予过高的期许不合逻辑也不切实际。毕竟,新农村建设,不可能靠一两批热血大学生“村官”就能速成,而是需要一批又一批热忱于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源不断加入其中。所以,送走想走的,迎来愿干的,不断迎来送往,让大学生择业“村官”成为一种常态的职业选择,形成一种流动顺畅、循环有序的人才录用机制,这才是大学生村官工程的长久之策。

  其次,把真正愿意到农村锻炼的人选进“村官”队伍。只有所选拔的大学生村官立志于改变乡村面貌,把心留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天地里,大学生村官才能真正“下得去”、做到“待得住”并且“干得好”。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大学生报考“村官”只是“骑驴找马”的权宜之计,对农村工作并无多大兴趣,甚至出现盲目跟风考“村官”的现象。可见,科学设计选拔环节,从农村的实际需要出发,严把选聘人员“入口关”,让更多有意愿也有能力做农村工作的大学生走上“村官”岗位方是关键。我市坚持“控量提质优选聘”的思路,逐步把选聘重点倾斜向中共党员、学生干部、回原籍人员和农村急需专业人才,确保“优选种子育好苗”。如2015年新选聘大学生村官37名,其中,来自211、985高校的9名占比24.3%,中共党员24名占比64.9%,学历100%是大学以上(硕士1人),层次明显提升。

  再次,要在留住大学生村官的心上下功夫。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终将面临“出路”选择的问题。要让大学生村官从“飞鸽牌”蜕变为“永久牌”,核心就是要大胆使用。有意识地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尽可能多地安排他们参与中心工作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在提高基层工作能力的同时积极培养主人翁意识。及时对工作出色、群众公认度高的大学生村官,重点培养,重点推荐到村重要岗位上或提拔到乡镇领导岗位大胆使用。以便大学生在农村放得开手脚,把“村官”视作一份事业,做到真正的有位有为,这也是留住大学生村官的心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市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的有254人,占全部在岗大学生村官总数(428人)的59.34%,其中,担任“两委”正职29人,副职27人,列入乡科级后备干部68人,从中可见,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得到大胆使用,也得到了村(社区)居民的认可。

  然后,充分彰显“村官”的职业魅力。“村官”的职业魅力并不止于工作中的成就感、认同感,还在于一系列对大学生村官的制度激励。在待遇上,建立薪酬动态增长机制和激励分配机制,让大学生村官吃上定心丸。在生活中,力所能及地为大学生村官办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成长中,努力为大学生村官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拓宽个人成长的空间,为他们勾画美好未来,让他们有梦想有动力。目前,嘉兴大学生村官平均年收入58000余元,统一办理了各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相关配套保障制度。同时,也鼓励镇(街道)和村(社区)对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给予考核奖励和补助。

  最后,“村官”的出路同样值得关注。一个组织的人才与外界能合理流动,这个组织机体才会长盛不衰。流得动,才下得去!在大学生村官的出路、发展等问题上应不断创新思路,丰富渠道,积极拓宽大学生村官的培养链,引导他们通过多种途径成长发展,让他们有更多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的选择。惟有如此,大学生才能真正安心下村、扎实工作。我市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循环有序,就在于让大学生村官“总有一条属于我的路”,在累计选聘的1742名大学生村官中,14人成为乡科级领导干部,497人进入公务员队伍、306人考录事业单位,254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252人进入企业……,其余还通过考取研究生、自主创业、转为基层文化专管员、社区工作人员等渠道离开村官队伍。

让大学生村官能真正融入农村相关推荐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 ·村官频违纪,为谁敲响警钟
  • ·不要让有前科的村干部成为基层“毒瘤”
  • ·时评:遏制村官腐败 乡镇执纪须发力
  • ·不要让村官腐败腐蚀执政根基
  • ·时评:为大学生村官和选调生工作并轨叫好
  • ·大学生村官“述廉”很有必要
  • ·时评:村官“被刺”事件频发要限制村干部
  • ·上饶信州区五步走好村官选聘路
  • ·时评:大学生村官不应是职业选择的跳板
  • ·村官时评:7053次列车的“慢”启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