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刘金银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7-12-22 编辑:文帼

  大学生村官刘金银先进事迹:到村任职后,他以“小学生”身份去定位自我,将群众切身利益与自己本职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

  把握青春 甘于奉献---刘金银事迹简介

  扎根基层 奉献青春---纪惠娟事迹简介

  把握青春 甘于奉献

  ——刘金银先进事迹材料

  刘金银,男,198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我县第五批大学生村官,现任篱笆镇樊寨村第一书记。

  一、“学”字当头,由大学生成为第一书记

  到村任职后,他以“小学生”身份去定位自我,将群众切身利益与自己本职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自费购买办公用品,完成各项资料的整理和补充,分类归档。为尽快熟悉环境,胜任工作,他利用3个月,走访全部农户。他将走访党员、群众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作为学下经验、提高能力的推进器,常向老党员、困难户请教。在这两年里,他走访老党员260次以上,收集意见建议500余条,及时解决村民反映难题160余件。正是由于出色表现,被选举为篱笆镇樊寨村第一书记。

  二、“富”字为旨,由村干部成为致富能手

  樊寨村是典型的老人妇女儿童“留守村”,有一些家庭生活较窘迫。为让这些留守群众在家门口上班,刘金银心中闪烁着创业梦想。2013年4月,他与本村返乡致富青年侯辉、侯效超、侯保新共同投资30余万元,创立了占地650平方米的蒙城县佳润食品厂,经过科学管理、严格经营。月产食品30吨左右。

  随着销路的不断拓展,现有规模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为此刘金银向家人提出用家里的房子作抵押贷款。因其父亲因患慢粒性白血病,7年多来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可结果还是没能留住父亲,因为家里唯一值钱的就是目前居住的房子,当看到母亲日渐增多的白发,刘金银陷入了自责和纠结。后来在上级领导的开导下,他渐渐释怀,他更加坚定的说:自己选择的路,哪怕跪着也要走完!

  于是他和伙伴又投资300万元,扩大厂房规模,建设了二期工程——蒙城县共创食品有限公司,占地1320平方米,增建了4个冷库,花10万元购买了污水处理设备,年产出可达540吨。两个厂共带动30余人就业,上班的群众平均每月增收2000元。

  三、“实”字为重,由门外汉成为行家里手

  刘金银是个真抓实干的人。在抓班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他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日常生活工作中,他尽力维护班子团结,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或个人说了算,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在他的倡导下,村里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自上任以来,村里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村里办事不公引发的上访事件。同时,他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为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严格按照发展程序,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刘金银同村两委干部积极响应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利用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困难户、低保户、贫困老党员户共25户,发放慰问金6000多元,记录并解决了侯志华五保户散养资金的领取问题,李秀英的低保申报,李从英的农保发放问题等20余件,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刘金银说他选择了大学生村官这条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已经选择了奉献。农村这片土地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有的是平平凡凡而不平庸的工作,他相信只有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老百姓才能认可,只有吃得苦、耐得烦、挺得住,扎根农村,踏实做事,才能对得起组织,对得起群众,对得起自己。

大学生村官刘金银先进事迹相关推荐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