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汪汉:当“牛倌”领村民致富

发布时间:2017-08-06 编辑:1025

  在池州市青阳县城,大学生村官汪汉开办的牛肉餐饮店已小有名气。今年,为了延伸肉牛养殖产业链条,他又开办了一家牛肉餐饮企业,实现了直接把养殖园的牛肉输送到餐桌的愿望。

  汪汉是一名90后,一个城里孩子。 2011年他从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当年8月考取全省第四批大学生村官,被选聘到青阳县杜村乡红光村任党支部书记助理。

  红光村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经济基础薄弱,没有自主产业,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汪汉走访中发现,村里的自然资源适合从事养殖业,决定带着村民养牛。然而,很多村民都持怀疑态度,有的说:“养牛和大学生不搭边,大学生村官来咱村呆不长久的,别信他! ”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带头干,做给群众看。”汪汉回忆说,他白天请教老养牛户,晚上上网查阅资料,并多次前往相关企业和农业类高校取经学习,渐渐掌握了养牛的基本技能。2012年4月,他创办了青阳县杜村乡曹山肉牛生态养殖园。

  刚起步时,养殖园只有1头牛。最困难的时期,他一个人牵着一头牛在山上放。在村干部的协调帮助下,他顺利租赁到了50亩山场作为草源,随后又投入5万元陆续购买种牛和牛犊,肉牛数量达到了13头。 2012年8月13日晚,养殖园的第一头小牛犊诞生了,他第一时间向亲朋好友发去报喜短信,告诉他们 “诞生的不是牛,是希望! ”

  然而,2012年池州市遭遇台风 “海葵”袭击,汪汉的养殖园有两头牛因雨后路滑坠下山坡,造成6000余元的损失。正当他一筹莫展时,市委组织部实施的大学生村官创业“沃土”计划给他带来了希望。他获得了首批银行贴息信贷,乡政府为他帮忙联系的5万元青年创业无息贷款也一同下来,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在技术上,市里组建的“大学生村官创业智援团”,让汪汉有了专门的技术顾问。

  在不少村民眼中,汪汉养牛的方式很奇怪:他从来不给牛吃人造饲料,而是四处找鲜草料。汪汉说,生态养殖园就是体现原生态,为市场提供绿色安全的肉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是肉牛巨大的食草量也大大超过了他预想。 2012年10月底,眼看着即将入冬,可草场的存草量却日益减少,过冬饲料储备不足成了他的“头疼事”。这时,老村干部邱新友主动将自家的2000多斤稻草送来了,女党员邹翠云也将自家仅有的稻草送到了养殖园,村民李春景赶到养殖园,说:“我没有什么钱,只能给你出点力了。 ”便投入到了搬稻草的行列里……最终汪汉顺利筹到了15000余斤稻草。在寒冷的冬天,他和他的牛很温暖!

  2012年和2013年养殖园存栏量均达到了27头,连续两年经济效益均突破了10万元。超出了预期目标,给村民做出了样子。

  “先自己挣钱,再让村民挣我的钱。 ”他将利润分毫未留,尽数投入到新的规划中,主动从存栏的肉牛中挑选出部分肉牛借给村民,免费向他们提供场地,为他们提供全套养殖技术指导。全乡有10多户村民开始从事肉牛养殖,最多的一户有将近30头牛,村民腰包渐渐鼓了。今年初,汪汉将养殖园交由村民养殖户经营,而自己负责开辟餐饮配套企业。他说:“下一步要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到肉牛养殖和餐饮服务行业中来,打造属于我们村的自主品牌。 ”

  【汪汉感言】

  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目的不是把自己变成商人来挣钱,而应该带动群众一起致富。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